煙臺南山學院紡織與服裝學院下設紡織系、服裝系、智能紡織服飾實驗實訓中心三個教學單位。智能紡織服飾實驗實訓中心成立于2007年,承擔紡織與服裝學院的實踐教學及科研團隊的項目研發。近年來,智能紡織服飾實驗實訓中心堅持務實創新的建設理念,采取一系列創新性舉措,從應用創新型紡織服裝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構建資源共享、產教融合、虛實結合的實踐教學平臺,并產出優秀的碩果。該中心聯合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紡織服裝企業及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等行業協會,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共建“一主體、三模塊、三層次、五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共建實踐教學平臺、科研基地及職業資格培訓基地,探索實驗實訓中心新模式。
校企行共建“雙師型”師資隊伍。學院鼓勵教師企業掛職鍛煉、定期組織教師外出培訓,并聘請企業、行業技術人員參與中心的實踐教學工作,通過內培外引、專兼結合,建設一支專業基礎扎實、實踐經驗豐富、滿足現代實驗教學需要的高水平實驗教師隊伍。同時學院聘請學科帶頭人,引進高素質人才團隊,聯合山東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科研團隊,使實驗教學與科學研究互促。該團隊與企業聯合開展課題攻關,獲批省部級科研項目9項,橫向課題研究20余項,科研經費總額1000多萬元。榮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
校企行共建“一主體、三模塊、三層次、五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一主體”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創新能力;“三模塊”指紡織面料設計與生產、服裝裁剪與制作、服裝款式設計與創新三個重要模塊;“三層次”是基礎技能培養層、專業綜合實驗層、創新能力培養層,層層提升;“五結合”是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與行業特色相結合、與先進制造技術相結合、與科研、社會應用相結合、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相結合。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應用能力、綜合創新能力顯著提高,近三年學生職業資格證通過率高達97.6%,獲學科競賽省級以上獎勵150余項、發表論文16篇、獲批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0余項。
校企行共建實踐教學平臺、科研基地及職業資格培訓基地。中心培育獲批山東省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智尚’紡織服裝實習實訓基地”、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第八批科研基地“功能型毛紡制品科研基地”,先后獲批功能性纖維與紡織品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功能性紡織材料及制品”山東省高等學校特色實驗室、功能紡織品協同創新中心等7個創新平臺,并建設職業資格培訓基地,承擔服裝制版師及織布工的資格認定工作,將科技創新融入實踐教學體系,助推紡織服裝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
近年來,中心為學科建設及專業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2023年“產教融合紡織工程專業教師團隊”獲批“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學院2022年獲批中國紡織行業產教融合先進院校、2020年獲批山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十三五”產教融合創新示范院校。
煙臺南山學院近五年對中心累計投入超過1000萬元,用于實驗設備的購置和改造更新,并從應用創新型紡織服裝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加大在實踐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力度。經過多年培育,中心已建成教學理念先進、實驗設施一流、教學體系較為完善、課程設置合理、師資隊伍經驗豐富、管理水平較高的實驗教學中心。今后,中心將持續高效發揮學校的教育功能和示范輻射作用,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應用創新型紡織服裝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