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被天下,棉暖萬家。
棉花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戰略物資,也是涉及農業和紡織工業兩大產業的重要商品。當前,我國棉花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4000萬畝左右,不僅是全球棉花生產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費國。暢通棉花產銷渠道、建強為農服務體系事關億萬百姓生產生活。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供銷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質量興棉、綠色興棉,以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健全棉花服務體系,深化社有棉花企業改革,在保持棉花市場主導地位的同時,保護棉農利益、維護市場穩定、保障紡織企業供給,為推進我國由棉花產業大國向棉花產業強國轉變貢獻供銷力量。
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升級
金秋十月,是新疆棉花的豐收季,一臺臺最新款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馳騁于白色“花海”中,將一行行棉花吞進“嘴”中,每隔十分鐘左右,便會吐出一枚包裹黃色打包膜的“金蛋蛋”,這就是蛋卷棉。這種由山東天鵝棉業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采棉機俗稱“下蛋機”,采摘效率最高可達每小時40畝,1天可采收近500畝棉花,相當于2000名拾花工的工作量。
20多年間,我國高端采棉機全部來自進口,維修、配件供應、技術服務等高度依賴國外企業。2019年,天鵝棉機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為我國棉花收獲自主可控提供了關鍵技術裝備支持,打破了國外高端采棉機長期壟斷我國市場的格局。
目前,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一次可以收六行棉花,共有3360個摘錠,采凈率達94%。同時,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的包重從700公斤到2200公斤可調節,大大節省了運輸和耗材成本,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六行自走式打包采棉機年產能達300臺,實現了我國高端采棉機產業化。
攻克關鍵技術瓶頸,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升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系統棉花企業抓住機遇,從提升棉花生產的機械化、信息化水平入手,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
如今,湖北銀豐棉花股份有限公司在省內開展4000畝機采棉種植試驗示范項目,通過產、學、研結合,攻克內地機采棉規模化種植的技術難關,2023年實現了棉花機械化采收、打包一體化作業;中國棉花協會聯合4家紡織協會啟動“中國棉花可持續發展項目”,制定3個棉花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團體標準,填補相關領域空白;中華棉花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承擔單位的全國棉花加工標委會自成立以來,完成包括29項國標、71項行標在內的100項標準制修訂,并多次組織標準培訓、調研、宣貫活動,推動加工行業自律、協同創新……
通過系統行業協會、骨干企業積極帶動,牽頭行業重大、前沿、急需領域標準制修訂,加快先進技術、標準的研發和推廣應用,科技創新正漸漸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不斷推動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效率邁進。
發揮棉花購銷主渠道作用
在中國棉花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通過大屏上密密麻麻的數據,既可以看到我國棉花主產區種植面積、產量和棉花倉儲量等靜態數據,還可以實時追蹤新疆全部棉花的交售、加工、檢驗、倉儲、物流、交易等各環節的動態大數據。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是199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平臺型服務組織,現已打造了棉花交易、監管物流、資金服務、數據信息等四大服務平臺,實現了棉花全產業鏈數字化運營,可為棉花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賦能。
著眼于通過提升產業數字化水平發揮棉花購銷主渠道作用,近年來,全系統棉花企業通過對軋花廠、倉庫和系統平臺的軟硬件設施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借助數字賦能解決棉花產需脫節、供需錯配、風險難控等問題,在提升企業盈利空間的同時,將棉花產業數據轉變為可被生產、可創造價值的商品。
在數字化基礎上,全系統棉花企業加快改革和轉型升級。一方面,向產業鏈上游延伸,通過多種形式增強對一手資源、優質資源的掌控能力,系統骨干棉花企業大力向新疆拓展,通過建立生產基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加大與紡織企業對接力度,在搭建現貨交易平臺、引進優質棉花資源上線的同時,加快布局棉花物流基地,建立專業化銷售團隊,擴展購銷網絡,提供多元化、精準化、全方位服務,提升綜合服務能力。
不止于此,系統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破思維局限,發揮渠道優勢,深入棉花細分領域,將業務板塊逐步拓展到棉油、棉粕、短絨等棉副產品,既實現了單一品種向多元化經營的轉變,又推動了棉副產品市場的規范有序發展。
從交易市場數據化到與上下游結成利益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政策的實施和國內棉花生產格局調整的現實背景,全系統棉花企業為主動適應新形勢,正逐步搭建起貫通棉花全產業鏈的服務網絡與流通網絡,實現由傳統貿易商向綜合服務商的轉變。
健全系統棉花服務體系
在甘肅省臨澤縣,棉花進入了成熟收獲期,伴隨著機械轟鳴聲,大型采棉機在田間穿梭作業,一朵朵棉花被快速采摘,隨后收進倉內。在臨澤縣供銷合作社下屬臨澤縣棉花公司開展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脫葉劑使用、機械采收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后,棉花種植科學管理水平顯著提升,預計今年棉花單產畝均可達300公斤。
當前,在各棉花種植地區,全系統企業為植棉農戶提供種、管、收、加工、銷售、資金等各類服務,將棉花收購加工業務嵌入到農業社會化服務之中,并通過領辦創辦合作社,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開展訂單農業、合作種植,帶動棉農融入現代農業體系。
此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系統正不斷完善棉花服務體系,為保障棉花豐產豐收保駕護航——
以中國棉花協會和部分省級棉花協會為代表的行業服務平臺,作為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積極發揮服務、協調、自律、維權等作用,促進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以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為代表的綜合服務平臺,在儲備棉交易、行業數據信息化、倉儲物流服務、棉花融資等方面積極服務棉花產業鏈上下游;以中棉集團和系統棉花骨干企業為代表的購銷主渠道,在棉花收購加工、倉儲物流、產業化經營方面發揮主導作用;以天鵝棉機為代表的棉花裝備制造企業,發揮技術研發優勢,為傳統棉花加工提質增效、優化升級提供關鍵技術和裝備支撐;2024年,總社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同推動建立的中國棉花棉紗交易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系統棉花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得到完善,服務新疆棉花和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建設有了更好的抓手……
從搭平臺、架橋梁到科學管理,從不斷完善棉花服務體系、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內容深度拓展到產業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全系統充分發揮棉花業務傳統優勢,銳意改革、主動求變,優化棉花供給體系,不斷提升棉花供給的質量、效率和層次,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正奮力書寫我國棉花產業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